保養品產業,
比起電子代工業,
3趴、2趴的毛利率來看,
好像是不錯。
等你在付廣告、行銷、設計、研發、檢驗的費用時,
你會覺得這個行業,還真是花錢的無底洞。
用一個支持台灣文化、創意的想法,心才稍稍不那麼地痛。
不過,這個行業營造美麗憧憬的那一面,
對於沉悶、黑暗的社會現象,
有著心靈療癒的貢獻。
這是一個很值得台灣全力發展的行業;
比起 3D1S 耗費台灣的一切資源與資金,
還搞到賠錢外銷,這個行業真得是美麗得多了。
除了 TSMC 夠水準之外,
其他的電子大廠,多數是幹著藤雄的勾當,
除了 Cost Down、Under Social 搶單、用假帳讓銀行聯貸之外,
還幹不出啥好事出來。
還會以責任制,壓榨員工免費加班,
生意不好時,弄出一個吳副說的“諾貝爾經濟創舉”的無薪假出來。
( 薪資給得跟外商一樣高的時候,就無超時工作的問題 )。
台灣,政策面,應該大力支持這個產業,而非電子代工產業。
韓國的太平洋化妝品集團,能做到NT 600E了;
AUO 有機會勝 Samsung、LG 嗎?
HTC 何德何能去取代 Samsung、LG ?
LED 還能打贏Samsung嗎?
除了TSMC 於半導體製程的先進、領先,
Samsung 在 Morris 領軍的歲月裏,無法超越之外。
台灣哪個電子產業有本事在全球市場裡有競爭的利基?
沒有!
化妝、保養品,食品,餐飲,人文旅遊,精密機械加工,…
這些產業有機會,建立起吸引人且獨特的競爭力 ( 難以被取代的魅力 ),
為何,不將其列為國家下一世代的產業主力呢?
生育率都這麼低了,
下一世代,哪有哪麼多的人力供給讓x海,
天天ㄠ到尿都是黃的爆肝呢?
最無本的生意,應該是廣告、行銷行業。
不需要有工廠,原物料,產品庫存,
讓廣告業主先預付款項儲值,再下單給媒體平台。
可是,你要夠有本事,
能有創意地提出發想與熟悉各種媒體平台的運用。
台灣,需要更多有能力說故事的人才;
台灣各項產業的工業製造能力、設計研發能力,
是一點也不輸給美國、日本的。
美國的Apple 會製造手機嗎?
日本品牌的相機全都是日本製造的嗎?
就是輸在一個------
Marketing 行銷、Brand 品牌建立。
這是需要講故事的,
講出一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,
但故事的本身,絕不能是虛偽、造假、無中生有與無邏輯的瞎扯。
台灣的教育,多是填鴨、壓抑的,
不若法國人的絕對自信、奔放、自由、熱情表達。
法國人的民族自信所致,而能造就出全球最多的品牌企業。
代工,只會磨滅我們的民族自信與創意發想的,
這不會是台灣下一世代之福的。
產經結構需要做大幅調整的時候了~
PS: 我們的工藝能力仍有差於歐洲、日本。
相機除了 C牌大多數是Made in Japan之外,其他多是台商組裝的。